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淀——雕塑
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,积淀着历史、传统、文化和社会的价值,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。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,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,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、态度、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2.校园雕塑的摆放位置也是需要斟酌的。它的摆放位置要跟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,比如清华园里的朱自清的雕塑,这样的摆放就让我们在清华园的时候时刻想起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,给清华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。
3.按其功能可分为纪念性雕塑、装饰性雕塑、寓意性雕塑等。
纪念性雕塑的题材一般来源于历史先驱、学科创始人、学科名人以及与学校发展或历史相关的人物雕像。例如,在中央音乐学院摆放的聂耳像,不仅是因为聂耳创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还因为聂耳卓越的艺术创造能力,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选择这些名人成为校园文化的代表,也为了让学生漫步校园时,能够感受到这些名人带来的心灵上的感牾,提升自身的素养。
装饰性雕塑的题材一般较为主观,多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的装饰性雕塑一般较为具象,让观者能在看到雕塑时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,例如,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前的《莲说》雕塑,雕塑的作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曾成纲教授,整体就釆用了一个微微开裂的莲蓬的造型,向外伸展着枝干,莲在佛家代表着真善美,蔡元培先生曾主张"以美肓代宗教",意为美是一种修养,是最高的一种境界,这个境界能够达到宗教般对人的心灵净化和精神的升华。
评论信息